手机版 关于我们

开新荐读∣迟子建《东北故事集》:作家和读者最曼妙的相遇,一定是在故事中

发布时间:2024-03-27

“青春一去不回头,白发一来不再去。虽说渐渐走向人生的黄昏,但我对文学热望不减。如果说这世上有一条绳索可以缚住不羁的我,那一定是写作。”


迟子建曾说,自己会写到80岁。


如今,60岁的迟子建新书《东北故事集》一经发布,反响热烈,上市首日便加印,当天印数已达10万册。《东北故事集》里收录了其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,娓娓道来那些隐匿在冻土深处的故事。

1964年,迟子建出于黑龙江漠河,她从小就爱听故事。在漫长的冬季里,每逢夜晚来临,大人们会围聚在炉火旁讲故事,而她会安静地坐在其中听故事。时光飞逝,那个爱听故事的小女孩,成为了讲故事的人。迟子建说,“任何一片土地都不缺故事,只是缺发现故事的眼睛。而作家和读者最曼妙的相遇,一定是在故事中。”

《东北故事集》收录《喝汤的声音》《白釉黑花罐与碑桥》《碾压甲骨的车轮》三篇小说。《喝汤的声音》重现1900年的海兰泡惨案,一个幽灵般的“摆渡人”将一个喝汤家族的故事娓娓道来。我们知道涉及东北的《瑷珲条约》却少有人听说“海兰泡惨案”——这场持续了二十余天的屠杀夺取5000余名中国百姓生命。故事中,喝汤家族人的牙齿都不好,这个家族于是有了喝汤的传统,喝汤的声音连接了海兰泡事件中数千冤魂的哭喊声,提醒后人不要忘了历史上的国恨家仇。


《白釉黑花罐与碑桥》回望宋徽宗的被囚岁月,那些灰白时光经由两个“亡灵”的述说再度有了色彩;《碾压甲骨的车轮》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,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,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——这是三场游历于现实和历史双重空间的历险,而读者最终将收获来自忠诚、无私、良善之人的抚慰与勇气。


三篇故事,三座小城——海兰泡、依兰(五国城)、长春,发生地和背景,都是在东北这片土地上。三篇故事虽然并非同一题材,但所勾连起来的,是来自历史深处的讯息。就像迟子建所说的:那些隐匿在冻土深处的故事,像熔岩一样漫出底层,闪烁着,跳跃着,让我看到艺术的霞光。


新书封面的插图来自迟子建的原创,画的是她脑海中的东北原野,画面中央的罐子里放着原野上的各色花草。作家是需要故乡的,故乡会是他们作品成长的沃土。正如作家阿来曾说:其实故乡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投影,写故乡,也是写我们自己。